首页 - 文章

首届“青岛·东方儿童屏幕高峰论坛”开幕

7月22日,首届“青岛·东方儿童屏幕论坛”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人士解读如何创作出能在全球畅销并且能产生正能量的儿童文化产品,“挣钱的同时更要有责任意识。”

  7月22日,首届“青岛·东方儿童屏幕论坛”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人士解读如何创作出能在全球畅销并且能产生正能量的儿童文化产品,“挣钱的同时更要有责任意识。”

  中美家长不同 一个重成功一个重快乐

  在当天的论坛上,来自英国的盖里·波普做了一场关于“国际儿童”的主题演讲。盖里·波普有一家专门从事全世界各地家庭研究的公司,对儿童心理和家长心理都有深入了解 ,从1999年开始就长期为迪士尼、BBC 、兰登书屋、华纳兄弟等客户提供有关少儿产品的专业意见、战略策划以及内容咨询服务。

  盖里·波普的公司花两年时间调查采访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10个国家的一万个家庭。在当天的论坛上,他重点讲解了对中国、美国和英国家庭的调查对比,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71%的家长认为国籍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重要作用,而如此认为的家长在美国和英国则分别只有44%和 35%。

  这项调查将全球的家长分为必须让孩子服务自己意志的“专制型”、极力满足孩子要求的“宽容型”和对孩子奖惩分明的“权威型”,中国家长中专制型和宽容型的家长比例都高于英美,“权威型”家长在三国家长中是所占比例最少的。

  此外,27%的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成功、拥有财富非常重要,在英国和美国这一类家长的比例则分别为15%和14%。英、美家长认为孩子自我满足、快乐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和文化,之后才是以拥有财富为标签的成功。

  科技改变儿童 平板电脑带来更多选择

  作为一名儿童行业的从业者,盖里·波普一直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对儿童和儿童文化产品生产与推广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平板电脑时代的到来,有的八九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使用平板电脑了,平板电脑的普及无疑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有更多的用来学习或娱乐的APP,更方便地观看各种儿童节目。”

  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拥有这么多选择,是好还是坏呢?盖里·波普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从2011年开始,他们就密切关注各国家长和孩子对各种APP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在所调查的家庭中,中国家庭平均使用的应用软件数量是28个,而在美国和英国都只有十几个。75%的中国家长愿意购买与孩子教育有关的应用软件,而在英国只有45%的家长乐意使用教育类的应用软件。

  而在决定让孩子观看什么儿童节目或为孩子购买何种文化产品上,中国家长最先考虑的是该节目或产品是否“有用”、是否有“教育意义”,其次考虑孩子的年龄是否适合和是否有好的道德内容。而在英国和美国,家长最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年龄是否适合,其次英国家长还考虑价格问题以及孩子会有多长时间被它吸引,美国家长也会考虑是否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合家欢不简单 每个笑点都有理论依据

  无论是少儿节目还是动画产业,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都有较大的差距。除了人才、创意等方面的匮乏,更缺少科学的制作过程。盖里·波普认为,受欢迎的儿童产品都有其共性,好莱坞的合家欢动画片能赢得国际市场,只因其严格遵循了创作规律。

  首先,动画人物和情节设置等对孩子来说都要有“适宜性”和“易接触性”,提供商业价值的同时,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其次,要带给孩子“确定性”和“安全感”,情节上有家庭幸福、父母慈爱之类的正能量。

  在具体的操作上,人物、情节的设置也都有各种理论依据。单就动画节目中的笑点设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儿童节目副总裁琳达·西蒙斯基表示,他们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性别的人群对笑料的不同反应搞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制作出能被跨国家、文化和种族的观众都理解的全球笑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这三个都说英语的国家,对笑话的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琳达·西蒙斯基说:“通常来说,语言类和文化类的笑话都比较有局限性,而肢体类的笑话和叙事结构性笑话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

  缺乏科学理论体系的支撑,一直处在摸石头过河的粗放型制作阶段的国产动画片现在也在尝试突破。将于7月25日上映的3D动画片《神笔马良》,就请迪士尼作为影片的创意技术支持机构,在影片的创意、剧本、设计,以及儿童心理学方面,迪士尼都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孩之宝工作室发行与拓展高级副总裁芬恩· 阿尼森在论坛上也表示,合拍是创作出更适应国际化市场动画片的一种有效方式。

  七岁是分水岭 低龄动画更易通吃全球

  在当天的论坛上,盖里·波普多次强调儿童行业从业者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中国有“3岁看大,7岁看老”这样的俗语,而盖里·波普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96%的性格在他7岁时就形成了,孩子幼年接触了什么儿童节目、形成了什么样的感知和体验、喜欢什么卡通人物都并非“儿戏”,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盖里·波普表示,不同的卡通人物类型或儿童产品会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知方式,比如维尼熊会让孩子产生照顾或希望被动画角色照顾的情绪,而很多孩子喜欢穿或使用有米老鼠元素的衣服或物品,就是动画角色“反映”孩子心理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表现,芭比娃娃满足的则是孩子模仿角色的心理。

  同时,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盖里·波普认为,那些低龄的动画片和其他儿童产品更容易通吃全球,“儿童在7岁前是生物性的成长,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比较小,越是低龄化的儿童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门槛越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漫无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及互联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